【民族文化】松潘多元的宗教文化-今日热搜
松潘多元的宗教文化
(资料图片)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和四川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中心位置,是以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明清以来,随着茶马贸易的繁荣,各种宗教文化在此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松潘多元的宗教文化逐渐形成。
尕米前寺庙会
尕米后寺庙会
佛 教
汉传佛教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岷江河谷。唐天宝年间,僧人智广在县城西隅修建大悲寺,念经讲法,广传佛教。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僧人宝玉扩建大悲寺。正统十年(1445年)明王朝敕颁佛经,置藏经阁。景泰年间僧纲司智中重修大悲寺,扩大寺院规模,开祈传戒,香火不辍。清咸丰时期,大悲寺毁于变乱,同治间重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松潘镇总兵夏毓秀于松潘得大悲寺崇化禅师印,送成都昭觉寺保存。
松潘境内汉传佛教信徒多为汉族,有少数羌族。出家僧尼吃长斋,早功晚课,诵经拜佛;一般信徒吃短斋,分时间吃斋。农历九月初一,信众都吃“九皇斋”(七天到一月不等),信徒身着新衣到庙会做会,念经、供天、敬神保平安。
民国12年(1923年),川西汉军统领兼松潘知事谢森隆联合本地富绅袍哥等人在外城玉真宫创办佛学社,供奉如来佛,吸收会员,制定会章会规,活动以讲佛学为主,下设慈善会、救济会,主要办地方救灾、济贫等,后于20世纪40年代末解散。
县内汉传佛教寺院数量多,曾达百余座,现存较出名的有观音阁、大悲寺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佛教活动恢复,教徒募捐或自筹资金,修复了观音阁等寺院。
观音阁
藏传佛教
宁玛派又称红教。南宋时期,西藏高僧白诺杂讷在县境内安宏乡一带宣扬宁玛教派。清康熙四年(1665年)建烟囱宁玛寺。庙会期间,寺庙喇嘛讲经说法,教徒纷纷前往并撒“龙达”,意为向山神敬奉神马。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办色登会,会期6天,前三天喇嘛讲经说法,后三天为“哑巴会”。“辟谷”从第四天早晨十点吃一顿饭后开始,不进食,不说话,反省参悟,直到第六天凌晨四、五点钟,由喇嘛念经后,信众用水漱口,开始进食。
萨迦派俗称花教。13世纪初,蒙古为建立政教合一制度,大力推广喇嘛教萨迦派。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忽必烈南征,兵分三路,东路、中路均出松潘,萨迦派大师八思巴为随军国师,在康区东部活动很长时间,将萨迦教派传到松潘草地一带。今县内有萨迦教派寺院上尼巴寺一座,又称扎西伦州伦寺,位于青云镇上尼巴村,由八思巴弟子阿里·尕当巴喇嘛创建。庙会期间,寺院喇嘛念经诵法,僧人戴着十二生肖、狮子、大鹿、宗教传说人物的面具表演宗教舞蹈。
格鲁派俗称黄教。明宪宗时期传入毛儿盖地区,有毛儿盖寺院。清代,逐步进入县内河谷地带,先后在牟尼沟、安宏建有后寺、肖包寺。
毛儿盖寺大殿
毛儿盖寺,又称扎西桑周伦寺,位于县内毛儿盖索花村银墩山腰,原为本教寺院。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左右,查柯·阿旺查巴改该寺为佛教格鲁派寺院。每年庙会举行讲经诵法、跳娱神舞等活动,有较小宗教活动主要以闻思、辩经及考试为主。
本 教
本教又称本波教,为青藏高原地区原始宗教。唐代以前,松潘当地居民信奉本教。藏传佛教传入松潘后,同本教进行长期的斗争,期间两者相互吸收融合,本教接受佛教基本理论,修建寺庙,培养僧人,在不断地发展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宗教体系。明清以来,本教徒已从山洞修炼发展到修建庙宇,讲经诵法,吸收教徒。本教朝佛转经时从右向左转,信奉东巴辛饶、雍忠、苯钵为“三宝”,念诵八字明咒。县内最早的本教寺庙对河寺,又称罗美郎依色康、郎介更扎伦寺,位于县北川主寺镇,宋熙宁二年(1069年)西藏琼布地区喇嘛容登阶村创建。每年庙会期间,寺院喇嘛念经讲法,举行摔跤、赛马等娱乐活动。
伊斯兰教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回纥平息安史之乱有功,许其入贡,以马易茶,参与茶马互市,波斯、阿拉伯人到松州经商,伊斯兰教传入松潘。13世纪初叶,蒙古人三次西征,将伊朗、波斯、叙利亚、阿拉伯等地战俘编入“探马赤军”,征伐松州、潘州,并下令“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回族军士落为民籍屯垦,在松潘建东山寺,伊斯兰教在此地迅速传播。
明清以来,陕、甘地区大部分回族迁入松潘,从事商业贸易或农业生产,还有部分随军队作战屯殖,落户于此,松潘回民逐渐增多。明永乐年间,县城西建有清真寺下寺,清乾隆年间建有清真寺上寺,清真寺北寺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茶商马鉴修建,毁于宣统辛亥年变乱,民国12年(1923年)回民募资重修。
镇江清真寺
松潘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不论职位高低,富贵贫穷,都必须遵守信条、奉行念、礼、斋、课、朝五功。
羌区的多神崇拜
羌族的宗教是多神教,崇拜多位神灵,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拜物教,在宗教观念上有严格的神鬼之分,在诸神中有主神的的观念。崇拜的主神为天神(太阳神),其次为山神、地神、树神、羊神、青苗土地神、火神等三十几种,以白石为代表,供奉在山上、屋顶、庙宇。此外,各寨各家供奉寨神、家神。
羌族转山会
在羌人的祭神仪式中,祭天神是最频繁的,也是最隆重的,每年农历正月岁首、五月播种、十月秋收都要祭山神。羌人的祭神活动离不开“释比”,又称“许”、端公,是不脱离生产的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经验,在羌族社会中有较高地位。在羌人日常生活中,如祭山、还愿、治病、驱鬼、招魂、安葬、婚娶、占卜都必须请“释比”主持和操办。
城隍会
清代改土归流以来,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苯教等各种教派陆续传入羌区,形成了巫师与和尚、道士、喇嘛并存的局面,羌人信仰仍然保持着原始崇拜的内核。
道 教
秦汉时期,道家思想沿岷江河谷传入松潘一带。南北朝时期,道教正式传入松潘。松潘道教受青城道教影响,属天师道正一派。民国时期,县境内道教宫、观很多。较早的赤松观为明洪武年间钱塘道士顾道升所筑。明代修建的黄龙寺,规模较大,相传为纪念黄龙真人在黄龙沟修仙成道而建。明、清两代修建的宫观上百座。《民国松潘县志》记载,当时尚有玉虚观、巧圣宫、萧曹馆、玉皇阁、龙王庙、药王庙、真武宫、文昌宫、马王庙、牛王庙、东岳庙、古武庙、火神庙、药王庙、土主祠、昭忠祠、雹神祠、厉坛等。
文昌宫
明末清初,瘟疫流行,松潘镇总兵派人到江西龙虎山请天师主持坛事,之后,道教宫、观越修越多。道教设坊建醮,超亡祈祷,主丧事做道场,所念经文有《老子道德经》《庄周南华经》《大洞经》《玉皇经》《太平经》等。民国10年(1921年),成都青羊宫唐冼清来松潘在玉皇楼建道教协会,设立规章制度,广传道教,信徒很多。后由于民国时期战乱动荡等原因,道教宫、观毁坏殆尽。现留存有黄龙后寺、关帝庙等,近年来外城村民重建东岳庙。
基督教和天主教
清咸丰、同治年间,天主教在县城南街将军河坝巷修有圣修堂。光绪年间,基督教在县城真武街修有福音堂。圣修堂和福音堂均毁于辛亥(1911年)变乱。
民国初年,美国传教士达尔克夫妇携两子到松潘传播基督教。民国26年(1937年),达尔克全家返美,此后县内无基督教信众。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松潘县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